花圈联系我们
客服1号:客服
客服
花圈最新订单
花圈挽联参考
  • ·沉痛悼念xx千古,xx 敬挽
  • ·难忘淑德,永记慈恩
  • ·音容已杳,德泽犹存
  • ·灵魂驾鹤去,正气乘风来
  • ·陇上犹留芳迹,堂前共仰遗容
  • ·桃花流水杳然去,明月清风几处游
  • ·美德堪称典范,遗训长昭泣人
  • ·一生行好事,千古留芳名
  • ·高风传乡里,亮节昭后人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挽联的写法

挽联的写法

挽联与贺寿、题赠联不同,也与祠庙联不同,虽须赞颂,但必用哀语,否则,何言之“挽”?
恩泽四海
功高九天(挽伟人)
医德高尚众口颂
药方神灵百疾除(挽名医)
这样的联,除非挂在追悼会上,否则,实难看出它是“挽联”。有些专用联在这方面也未加审慎:
经学驾唐宋而上
其人在儒侠之间(挽章炳麟)
除专利、建共和,上下五千年,周武商汤宁足比
抑强权、求解放,纵横九万里,列宁林肯未堪夸(挽孙中山)
前面所引用的苏颂一联,全联无一哀语,恐怕是有所忽视了。但也有这一可能:本是一首挽诗(挽词),从中摘下二句,哀语在其他未摘之句中。
没有明确哀语的联,也未必不是挽联,它有两种情况:
一是有隐约的哀语,或者说,有些词可作哀语来理解。如前引挽章炳麟联(“著书以仲长统自期”),“烈烈正气”,就可以理解为悲壮之意。
二是有哀意,如康熙挽郑成功联,作为帝王不能用“痛哭”之类的语言,“方知海外有孤忠”却能恰当地表露其哀悼、惋惜之情。
应该说,在挽联中,注重哀意比标明定语更重要些。对于初学者,首先要学会使用哀语,写出实在的挽联。为此,将常用哀语,介绍于下:
泪、梦、魂、魄、忠、烈士、千古、英灵、千秋、浩气。(以上名词)
哀、悼、悲、伤、哭、啼、恸、惊、垂、忍、殒、落、折、断、沉、遗、泣、萎、愁、凋、谢、慰、叹、归、震、怜、瘁、痛、唳、渺、空、裹、朽、留、终。(以上动词)
寒、凄、惨、冷、残、寂寞。(以上形容词)
犹、永、正、未、讵。(以上副词)
犹在、永留、长留、宛在、瞑目、伤心、含笑、饮恨、月冷、奠云、招魂、安息、雨洒、泉涌、风号、风惨、云凄、山颓、山例、木坏、曲终、断肠、狂摧、地坼、天崩、寿终、正寝、化焳、驾鹤、骑鲸、仙游。(以上词组)
兰摧、玉折、落花、残月、楼空、韵冷、香消。(以上专用于女性)
3.切身份
挽联必须切合死者的身份。挽男、挽女,要用专用语区别开;不同职业的人,如政界、军界、商界、学界等,都有各自的职业语;亲族之中,对不同称谓的人,也有相应的用语和典故。这些,一般实用的对联书中,都列举备尽。不难“查”出,不再举例了。
需要介绍和提请注意的是,挽联必须切合作者的身份。一位妇人去世,其父(母)是挽女,其夫是挽妻,其子(女)是挽母,其妹是挽姊,作联人要符合各自的身份。同是学术界,师生之间相挽,口气迥然不同:
小草沐栽培,念教泽无涯,久叹源流泗水远
高山殷向往,庸音容永隔,空怀道范岳云深(挽老师)
笔砚几相同,若论青蓝,我且视为畏友
门墙今顿寂,遍罗桃李,畴有似此良才(挽学生)
前一联学生以“小草”自比,视老师为“高山”,哀叹自己再不能得到恩师的教诲了;后一联老师认为自己虽然桃李满天下,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把所喜爱的学生看成知心朋友,现在学生死了,自己顿然感到寂寞,十分惆怅。
不仅长幼有序,师生有别,就某一事件来讲,局内局外之人写法不同;同事共业者,疏远亲近之人,也多有分别。试看康有为挽戊戌变法被难六君子联:
殷干酷刑,宋岳枉戮,臣本无恨,君亦何尤,当效正学先生,启口问成王安在
汉室党锢,晋代清谈,振古如斯,于今为烈,恰似子胥相国,悬睛看越寇飞来
谭嗣同等六人在戊戌变法中遇难,康有为作为这次变法的主要人物,必然会写下这壮怀激烈的文字。他从殷比干、宋岳飞、明方孝孺、以及伍子胥等枉遭杀害,直向当今清室顽固派发出声讨,毫无畏惧,也毫无顾及。试想,如不是康有为所处的地位,别人写联,恐不会如此披肝沥胆吧。
4.重感情
有时写挽联,不必赞颂,不必叙事,仅表现作者痛哭欲绝的感情。这样的联,感人至深,情重意笃,常成为挽联佳作。
亲族联中,以夫妻间相挽,感情最重,如夫挽妻联:
最怜儿女无知,犹自枕畔娇啼,问阿母重归何日
但愿苍天有眼,补此人间缺憾,许良缘再结来生
如泣如诉,虽为家常话语,却最能表达心意。又如妻挽夫联:
夫妻恩,今世未全来世再
儿女债,两人共负一人完
这是何香凝挽廖仲恺联,对逝者事业,不著一字,倾诉的是夫妻感情和自己的信念。
有一副妇人自挽联:
我别君去,君何患无妻?倘异时再叶鸾占,莫谓生妻不如死妇
父随儿悲,儿终当有母.愿他日得酬乌哺,须知养母即是亲娘
这副似“遗嘱”的自挽联,劝慰丈夫,关怀儿女,肺腑之言,催人泪下,贤惠之德,令人起敬。
朋友之间的挽联,也应重感情。1916年10月31日,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逝世,正在日本养病的蔡锷有一挽联:
以勇健开国,更守静持身,贯彻实行,是能创作一生者
曾送我沪上,忽哭公天涯,惊起挥泪,难为卧病九州人
下联所写,真实感人,字字泣血。
5.叙死因
挽联应叙述或点示死亡原因,因为死于横祸而突然离去,更能表现哀思之沉重;即使死于疾病,或积劳所致,或中年早逝,都可写出弦外之音。读康有为挽戊戌被难六君子联,可以知道谭嗣同等人是惨遭杀戮的。
如郭沫若挽张曙联的上联:
黄自死于病,聂耳死于海,张曙死于敌机轰炸,重责寄我辈肩头,风云继起
点明张曙“死于敌机轰炸”,比“死于病”、“死于海”者,更激起后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。
如尹逸挽昆明“一二·一惨案”烈土联:
硬要当主人,要你知吾学生多么英勇
偏不做奴隶,看他把我民众如何屠杀
明白告知世人,爱国学生是被反动派屠杀而死,雄风长在,浩气千秋。
某挽溺亡者:
百岁亦何为,世路奇岖,不如乘风破浪去
一杯安足恋,江流浩渺,同在高天厚地中
“乘风破浪”、“江流浩渺”,是点明死因的话,但它们不是随便说出,暗含一些警世、愤世的意味在内。
1987年8月,作家高澍在青海被酒后开车的司机撞亡,作为挚友,我写了一副挽联,结尾句是“君留遗著我恨车”,也是点明死因。
有时死亡地点,也要在联中点明。如吴山尊挽李调元联:
百金囊尽扬州死
万里魂归蜀道难
李调元为四川才子,官于江南,客死扬州,一贫如洗,友人合资以葬,其身再不能归葬家乡。联中用地名把这些表示得很清楚。类似用法很多,像聂荣臻挽叶挺长联的下支有“孰意黑茶山上飞陨长星”句,点明叶挺等“四八”烈士飞机遇难的地点。

花圈挽联常识

名人经典挽联